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读后感范文(通用3篇)

时间:2023-12-11 18:59:04   浏览:86214

中学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又勾起了学游泳的欲望。在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,孔子与大伙儿探讨理想抱负,子路、冉有、公西华先后娓娓道来,谈了自己在治国、富民、礼仪方面的宏图大略。轮到曾皙发言时,他似乎有些腼腆,因为相对而言,他的理想太平庸了,只是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而已。孔子对他“很小很小”的理想居然大加赞赏。

子路、冉有、公西华所谈的治国、富民、礼仪等方面的志向,按理是符合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"主导思想,但由于他们或略显张狂,或谦逊过度,并未得到孔子的赞同。反倒是曾皙所说的“咏而归”却得到充分肯定,这种生活方式看似朴素简约平常,其实并不简单。只有在社会和谐、生活幸福、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此洒脱的,理应看成是当时生活的至高境界。

于是便期盼着有一天也能像曾皙一样无忧的“咏而归”,把身心交给大自然,享受一种知足常乐悠然自得感觉。然而很多事情终究是不了了之的,日子总是平平淡淡的过,年复一年,似乎已忘记了当初的美好愿望。到了后来的后来,没想到孩子竟然和我一样特羡慕会游泳的人,十分渴望在水里畅游,有时带他到外面玩,到了河边看人家游泳便挪不动脚步,总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,老是问我他什么时候能学游泳?而我一句“等你长大再说”的话打发了他好几年,想想觉得心中有愧啊。

孔子先鼓励大家,“不要因为我比各位年长几岁,就不敢说话了。都随便说说自己的志向吧。”

子路马上站起来主动回答,“率尔”二字就明白看得出他的个性,直爽,有些莽撞。他的回答也挺不谦虚的,“千乘之国”已经挺大的,还要在其他大国之间,还要有战争,有饥荒,让他子路治理3年,他都可以搞得定。

所以他说完后,孔子冷笑了一声“夫子哂之”。

孔子这么一冷笑,气氛马上就紧张了。接下来没人敢说话,孔子只好点名:“冉求,你的志向呢?”

冉有看到子路被收拾了,就小心翼翼地说,“大小六七十里的国家吧”,说完觉得还是可能被老师批评,赶紧补充说,“或者五六十里的吧”。这里的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”,一个改口,非常有趣。冉有接着说,“给我三年,我可以让百姓吃饱饭”,然后赶紧再谦虚一下“至于礼乐教育,还是让君子(更厉害的人)来完成吧”。

孔子没表态,接着点名:“公西赤,你呢?”

公西华看冉有这么说都不行,就更谦虚了,说:“我不敢说我能干做什么,只敢说我想学什么吧。。。宗庙上(诸侯)会盟的时候,穿戴好礼服,我就做个地位比较低的小司仪吧。”

孔子接着点名:“曾点,你呢?”

这时候我们才知道,曾点在旁边弹瑟伴奏。但曾点没有一听老师喊,就停下来,而是先放缓弹奏,“鼓瑟希”,然后才收好尾音,“铿尔”。可见曾点此时的从容不迫,既不像子路那么莽撞,也比冉有、公西华要淡定。

曾点说,“我和他们三个人的不太一样。”孔子说,“没有关系,只不过是说说志向罢了。”

然后曾点给了一个特别跑题的回答:“到了晚春,春天的服装已经做好的时候,五六个成年人,带着六七个少年人,在沂水洗澡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,然后唱着歌,回家去。”

孔子不自禁地说道:“哎呀!我和你一样,我和你一样!”

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(以下简称《侍坐》)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。四个学生陪孔子坐着,谈论自己的志向。前三个学生谈论的时候,曾皙(曾参的父亲)在一旁弹瑟,瑟声那必须是一个轻柔。既不能影响谈话,又要起到伴奏的作用;弹瑟的人自己既要沉浸在乐声中,又要听到其他人的谈话。这瑟弹的技艺高超!前三个学生所谈的治国安邦的志向,都没有得到孔子的肯定,轮到曾皙,曾皙的一番话:

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!

晚春三月,厚薄的衣服已经不用乱换了,五六个成年人,带着六七个小孩儿,到沂水里洗洗澡,在舞雩台上晒晒太阳吹吹风,哼着小调回家。多么惬意的事!多么高雅的境界!这个说法得到了孔子首肯。

可是曾皙真有这样的境界吗?

《孔子家语》记载了这样一个事:

曾子,名参,字子舆,是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,从小就很孝敬父母,以其孝行而著称乡里。

曾子有一次在瓜田除草,一不小心铲掉一根瓜秧。他的父亲曾晳大怒,拿起大棒子(估计是锄头把儿)照曾子的后背就是一棒子。曾子被打倒在地,昏死很长时间。又过了一会儿,才苏醒过来。苏醒后到父亲面前说,刚才我犯了错误,父亲用力教导我,希望您不要气病了!说完,曾子就回到房中,抱起琴,边弹边唱,想让父亲知道自己身体没什么大碍。孔子听说了这件事,告诉学生们说,曾子来听课的时候,不要让他进门!曾子自以为没什么错误,不知老师为什么发怒,就通过其他同学去问。孔子就说,曾参,你没听说吗,舜的父亲叫瞽叟,瞽叟不喜欢舜。但每次瞽叟要让舜做事的时候,舜随时都在瞽叟身边;每当瞽叟生气要杀舜的时候,从来都找不到舜。所以瞽叟至死都没有背上杀子的恶名;舜也不失作为儿子的拳拳孝心。现在,曾参你个臭小子侍奉父亲,父亲暴怒要打死你,你不知道躲避,等着父亲来打。如果你父亲失手把你打死,你就等于陷父亲于不义,还有比这更大的不孝吗?你不也是天子的臣民吗?杀了天子的臣民,你父亲该当何罪?曾参听完后,说,我的罪太大了,到孔子那里去谢罪,这个事才算完结。

从《家语》里的记载和《侍坐》中的记载对比来看,曾皙的形象出入太大,我们应该怎么看呢?

个人觉得《家语》可信些。在《论语》中,除了孔子被尊称“子”,还有两个人被尊称“子”:曾参被尊称曾子,有若被尊称有子。因此,后人认为记载孔子事迹的《论语》应该是曾参和有若的学生编写的。学生尊称自己的老师为“子”。曾皙作为曾参的父亲,如果有《论语·侍坐》中说的那么高雅,那么他在后世应该很有名声,事实是远没有儿子出名。

那么为什么会有《侍坐》这样的记载呢?

我觉得,应该是曾子的学生,把曾皙美化了,换一句话说,叫做“为尊者讳”,从而起到一个连带映衬的作用,于是,虎父无犬子,一家子形象都高大了!

孔子还是非常知道变通的。从《家语》记载的这件事就能看出来。历史中也记载,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问孔子:周礼说“男女授受不亲”(男女给东西和接东西的时候,手不能挨上),那么,嫂子掉到河里,旁边又没有木棍竹竿一类的东西,怎么办呢?孔子说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而援之以手,权也。”嫂子掉到河里,小叔子用手把她拉上来,这是懂得变通!孔子正因为不是读死书,死读书,才能成为一个大儒,死后被追封大成至圣先师!

小时候,在农村生活,夏天的时候,男人们干了一上午活儿,中午到田畔或路边自然形成的水泡子里洗洗澡,洗完后,再躺在树荫下睡一觉,是常有的事。这样看来曾皙说的话就是普通的农村生活。孔子之所以赞成,是因为孔子晚年由于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太累了,想从心所欲又不逾矩地生活了,仅此而已。


热门推荐